家具头条|好木匠已经不多,纯手工打的家具也已经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了

来源: 机械猫    发布时间 2025-02-05 点赞量:0    阅读量: 1778

图片

"



谨以此文,献给那些还在坚守和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的木匠师傅们,以及那些喜爱传统木业工艺的人。

"

刨子滑动,木花飞泻,根根拙劣的木头像个温顺的孩子,任由调遣,三五天工夫,桌子、凳子、锄把等木具纷纷从木头中复活。

这样的场景,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,或多或少都留存于记忆中。

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很多人的家具还是纯手工打造的。 然而,如今高速运转的机器和标准化流水线,轻易地将那段属于传统木匠的辉煌击碎。


图片

由于没有三到五年是学不成木匠的,所以大家对木匠比较尊重,往往在称呼后面加上个“师傅”二字。

有句俗话叫“徒弟徒弟,三年受气。”在木艺界,流行这么一句话:三年学徒,五年半足,七年才能成师傅。

所以在过去,学木匠手艺一般是“三年零一节”出师,所谓“三年零一节”就是满三年之后,再逢到一个年节日,这手艺就算学成了。

在民国以前,学做木匠活儿的老规矩是经人说合,写出门生贴,立下3年出师的规矩,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,向老师行拜师礼。

徒弟入门后,先干粗杂活儿,担水、扫地、拉锯、磨刨刃、锉锯,干上一年左右,师傅才叫跟着学推刨子、凿眼等下手活儿。以后逐步捉锛、抡斧、打线、开料。等技术娴熟了能帮师傅带小徒弟了。出师后,只要技艺娴熟,再熬上几年,就能自己带徒弟了。

图片
(木匠师傅工具)

在那个时代,师傅或多或少都还有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”的想法,所以会留一手。而现在,木匠不再吃香,即使师傅不遗余力地教,也没人肯学了。

一个老木匠工具多,斧、锯、刨、凿、刀、钻和锤等,林林总总加起来共有近百种,单是刨子就是几十种。很多工具都是跟了木匠师傅几十年甚至一辈子,把手处都泛着油光,仿佛是被岁月滋润了一般。

图片
(午钻,由钻杆、握把、钻绳组成)

老木匠需要十八般武艺,讲究慢工细活,文火慢炖, 据说,以前有一个木匠在地主家制作雕花床,前后共做了十二年,工钱是用制作雕花床的木屑称重后付给等量的银子。

图片
(手拉钻,俗称三簧钻)

我们习惯性把传统手工木匠称为老木匠,把使用现代电动工具的木匠称为新木匠或“钉子木匠”。

“钉子木匠”只需三个月便能上岗,一个干了一年装修的木匠就能当师傅带徒弟。

图片
(小框锯,锯子的一种)

一台电锯倒装在一块大木板制作的台子上,一个电钻,一个气枪,似乎就是全部的家当。几个木工进场,三五天的功夫,在阵阵刺耳的轰鸣后,一顿气枪射击,门、柜、吊顶迅速成型,一户商品房的木工活几天便完成。

图片
(墨斗,小时候一直想偷偷地弹一下)

其实,传统木匠有过很长时间的辉煌。以前的习俗,除了平日里零散地添置家具外,盖新房特别是为儿子娶媳妇时,满堂的新家具是必不可少的。特别是传承有序的大户人家,留给子孙的则可能是经历了几世沧桑、边缘已经被岁月浸润得具有光泽的老家具。

图片
(多角尺,长度和角度都可变)

以前纯手工打的家具和如今流水线上生产出的家具不同,家具不用一个钢钉,连接处也都是木头与木头的接触——这就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独具特色的榫卯结构。因为木头是软的,越磨合越紧,这也是很多老家具能历经百年而传世的一个重要原因,而钉子是硬的,和木头之间越磨合越松。

图片
(多线勒子,很好用的画线工具)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在家具厂都是机械化生产,见不到传统的纯卯榫手艺了。年轻人怕吃苦,已经很少有人学木匠了。长此以往,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就一天天荒废了。

曾经如影随形的工具大部分已被冷落,置放在杂货间里几乎无人问津,老木匠一天天老去,老手艺后继无人的难题亟待破解。


图片
(刨子,有净刨、线刨和清口刨多种)

如今,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手工家具的珍贵之处。特别是在大城市开始慢慢受到追捧,但好的木匠已经不多了,纯手工打的家具也已经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了。


喜欢请点赞
提示信息
机械猫